记者:中美稀土之约是协议也是挑战 稀土博弈改写贸易规则。2025年6月26日,特朗普突然宣布中美签署稀土贸易协议。根据协议,中国将向美国出口关键稀土资源,而美国则取消一系列对华贸易限制。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,只要中国交付稀土,美国就撤销反制措施。这一举动背后反映了美国83.7%的稀土依赖中国的现实困境,以及每架F-35战机需要消耗417公斤稀土的军工需求。
同一天,特朗普在白宫高调宣布:“我们已与中国签署了很棒的交易!”他称中国承诺向美国提供风力涡轮机、喷气式飞机等领域的稀土资源。然而,这份协议签署前没有任何消息泄露,连美国媒体都措手不及。相比之下,中国商务部次日仅以一份简短的答记者问回应,强调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,并要求美方“相向而行”,取消对华限制措施。这种冷静与特朗普的激动形成鲜明对比,暗示双方对协议的理解存在微妙差异。
时间回溯到2025年4月2日,特朗普推出“对等关税”政策,对多国商品加征关税。两天后,中国宣布对镝、铽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。美方立即认定这是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,但中方坚决否认,强调管制基于全球资源保护,不针对特定国家。矛盾在5月12日的日内瓦谈判中爆发,美方要求中国取消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,但中方坚持稀土管制属全球政策,拒绝让步。随后,美方迅速反击,限制C919大飞机零件出口,收紧对华化学品供应,暂停部分留学生签证,贸易战火药味骤浓。
6月9日至10日,中美经贸团队紧急转战伦敦进行闭门谈判,核心议题是如何打破稀土僵局。知情人士透露,美方代表坦承美国军工库存仅能支撑数月,部分生产线面临停产。最终,双方达成“补充谅解”——中方通过许可证向美企出口稀土,美方同步解除5月实施的全部反制措施。尽管特朗普宣称“达成多项交易”,但协议实际条款高度倾向中方主动权:中方承诺依法审批稀土出口申请,不承诺数量、不设时间表,且严格审查终端用途,严防军用;美方则立即取消C919零件限制,放宽化学品出口,恢复部分留学生签证。协议有效期仅为6个月,后续需重新谈判。
为何美国如此急于妥协?数据显示,一架F-35战机需消耗417公斤稀土,一艘核潜艇需超4吨;美国83.7%的稀土依赖中国进口,中重稀土依存度高达97%;中国掌握全球85%的稀土加工产能,冶炼成本仅为欧美的四分之一。4月的出口管制精准打击了美国军工和电动车产业链,特斯拉、雷神科技等企业库存告急,五角大楼报告显示“导弹导航系统生产延迟”。尽管美国试图扶持澳大利亚、加拿大稀土项目,但短期内无法突破中国的技术壁垒。
美方仓促签约的另一动机是特朗普的“独立日政治档期”。7月4日美国独立日前,他急需向选民展示“贸易胜利”。截至6月底,除与英国达成协议外,美欧、美日、美印谈判均陷入僵局。欧盟因钢铝关税威胁对美反制,加拿大警告“7月底报复”,西班牙因军费争端遭关税威胁。焦头烂额之际,中美稀土协议成了特朗普唯一的“可交付成果”。正如美媒所言,这是用中国的稀土为特朗普的独立日烟花点火。
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