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战国后期,楚国的上蔡郡内,有两只形态各异的老鼠。它们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:一只藏身于脏乱的厕所中,日复一日以腐食为生,每当有人或狗走近,它总是慌乱逃窜,生怕被捕捉;而另一只老鼠则生活在官府粮仓里,那里环境清洁,粮食丰盈,生活优越,不曾受到任何威胁。
然而,纵然天地辽阔,万物繁多,又有谁会在意这两只老鼠的命运呢?
居然有。此时,一个微不足道的年轻小吏正注视着这两只老鼠,默默观察着它们的生活。
这位小吏并非生物学家,他对老鼠的遗传学并不感兴趣。相反,他更关心的是,像他这样出身低微的普通人,如何才能逆袭向上。因为他觉得,自己如同那只生活在厕所里的老鼠,生在乱世之中,命运卑微而充满不安。而眼前的两只老鼠,生活却如此不同,难道这不离奇吗?这其中一定有某种隐秘的道理。
突然,他灵光一闪,意识到:环境造就命运,就像这两只老鼠的遭遇一样。而人类又何尝不是如此?新环境,便带来新的命运。或许,正是这一机会,能改变他李斯的一生。于是,这位年轻人背起行囊,毅然踏上了寻找新世界的旅程。
展开剩余81%看似平凡的老鼠故事,竟然在某种程度上,成了李斯一生的启示。而那两只老鼠,虽然自私自利、鼠目寸光,一生忙碌着为了生存而挣扎,却无法意识到自己不过是命运的奴隶。
李斯的人生,就像一条充满悖论的路。他曾是一位微不足道的小人物,但他深知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威力。正如北大教授钱理群所言,某些大学正在培养这种类型的学生——那些机智世故、懂得伪装、利用一切手段来获得权力和利益的人。李斯正是这样的典型。正是他的利己主义,既成就了他,也最终将他摧毁。
李斯从出生起,便生活在一个充满冷漠和薄情的世界里。他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。李斯虽然出身于楚国的上蔡,然而这片土地曾属于蔡国。公元前531年,蔡国被楚国吞并,成为了上蔡郡,而蔡国的子民,则成了亡国奴。李斯的祖父曾是蔡国的大将军李属,但不久后便被蔡成公无罪杀害。蔡国灭国后,李家也陷入了困境。
曾经贵族出身的李家,迅速从锦衣玉食的生活,跌入了贫困潦倒的境地。李斯身世的巨大落差,给了他童年深刻的创伤。他无疑经历了生活中的冷眼与屈辱。面对周围人的鄙视,李斯心中充满了抗争与不甘。从小,他便立下誓言,绝不甘心一辈子过平凡的生活。
对于缺少爱与关怀的人,李斯的内心充满了强烈的不安全感。他没有人可以依靠,于是他将所有希望寄托在财富与成功之上。他坚信,这些物质成就,能够带给他安稳的生活,填补心中的空缺。
也许不仅是李斯,乱世中的许多人都处于生存的压力之下,根本没有时间去感知他人的善意或给予。他们生活在一天都难保的环境里,哪里会感受到情感的温暖与支持?唯有强大,才是唯一的生存法则。因此,李斯开始拼命努力,提升自己的能力,渴望有一天能脱离现状,走向更高的地方。
尽管出身平民,但李斯凭借努力,终于成为了一名小吏。这是他迈出的一步,意味着他实现了初次的阶层跃升。
虽然李斯的生活并未变得异常富贵,但那段时光却是他一生中少数几次感到幸福与温暖的时光。他娶了门当户对的妻子,生了几个健康的孩子,偶尔,他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打猎,过着温馨而简单的家庭生活。这些记忆,成为李斯内心最温暖的部分。
然而,这一切并不足以填补他内心的创伤。他在骄傲和自卑之间徘徊,渴望恢复李家曾经的荣光,同时又对自己现实的卑微感到深深的不安。
上蔡,这个小镇有着一个特殊的地理优势,信息流通较为迅速。有一天,李斯得知了一个消息——当时的大儒荀子正在收徒。李斯知道,这可能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。虽说外出求学风险重重,但他并不在乎,他已经决定,这就是他的突破口。
与李斯同一时期的苏秦,曾尝试去东周和秦国谋职,最终却因运气不佳而落得一贫如洗,回来时面临无尽的白眼。然而,李斯并不气馁。他认为,这就是他人生的机会。面对现状:简陋的家、贫困的生活、困顿的心境——李斯对这些感到深深的不甘和恐惧。他经常在梦中想象自己就是那只藏在厕所里的老鼠,遭到恶狗的追逐,生命充满了无路可走的绝望。
他迫切需要一个全新的环境,一个能让他摆脱过往一切的机会。这或许是微乎其微的,但他相信,这个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,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前往荀子门下的道路。
凭借自己聪明的才智和在基层的经验,李斯很快被荀子看中,并收为弟子。在荀子的悉心教导下,李斯掌握了帝王之术,学到了为国为民的宏大抱负。
在这个过程中,他结识了同样师从荀子的韩非,韩非出身王室,天生有着较高的地位,而李斯虽低调却更具实践能力。两人各有千秋,成为荀子最得意的弟子。
完成了学业之后,李斯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评估。他看到了各国逐渐衰弱,尤其是楚国,已经没有太大的建功立业的空间。他认为,只有秦国在当时有着吞并其他六国的雄心,这正是像他这样出身平民的士人的机会。因此,他决定西行进入秦国,为自己寻求一条新的道路。
这是他命运的转折点。在这一过程中,李斯凭借自己极强的洞察力与政治眼光,最终找到了自己在秦国立足的机会。为了接近秦王嬴政,李斯先从吕不韦府中的门客做起。吕不韦当时是丞相,权势滔天,而嬴政则在吕不韦的支持下继位。
李斯知道,吕不韦和嬴政需要可靠的支持者,而他正是填补这一需求的最佳人选。他首先帮助吕不韦编纂了《吕氏春秋》,这个举措一方面让吕不韦筛选出真正的人才,另一方面也能让门客有事可做,从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纷争。吕不韦因而赏识李斯,将他任命为郎官,李斯成功进入了秦宫。
而李斯与嬴政的关系,则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建立的。嬴政当时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,身边有太多人在左右他,但李斯却给了他深刻的指导。李斯告诉嬴政,平庸的人总会错失机会,而伟大的人则善于抓住机遇并能忍耐,在适当的时刻做出果敢决策。李斯深知,嬴政身上流淌着王者的血液,终有一天他会带领秦国统一六国。
随着嬴政逐渐信任李斯,他将李斯提拔为长吏,后又升为客卿。李斯终于完成了第二次的阶层跃升,成为秦国高层的核心人物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